第114章、外国客户(1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第114章 、外国客户

客户是个外国人。确切地说, 是个华文水平还不错的外国人。

“几年前,我成了干细胞库志愿者,顺便做了个基因检测, 发现我的祖上来自千年前的华国北方某游牧民族的一支。公元六世纪末, 他们跟随萨珊帝国的商团来到中亚、波斯、甚至欧洲, 从此远离了故国……”客户娓娓道来。

原来,自从这个客户发现自己的祖源地后, 便对华国文化产生了近乎痴迷的执着热爱, 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众所周知,在晋一统三国后, 华国只经历了短暂的统一,便再次陷入数百年的混乱。纷乱的战局中, 这位客户的祖先只是仅以身免, 抱着死于乱马践踏不如外出闯出一片天的想法, 跟着一群高鼻深目的外国人去了波斯。

从贩卖大漠常见的牛羊马骆驼, 到售卖华国特产的茶叶丝绸等高档商品,这位名叫西蒙·费尔斯通的客户的祖先,渐渐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 后来在欧洲安了家。

同样征战不休的欧洲, 一个平民能保留这么一件传家宝长达一千多年么?很难的啦。

西蒙的祖先随身带了一块来自家乡的小小的青铜片, 上面记载了一些谁都认不出的文字。尽管客户的祖先一度依靠经商发迹,成为了当地有名有姓的富商家庭, 但他的家族还是在十七世纪的欧洲站错了队, 渐渐没落。这片来自古代亚洲的青铜片也随着家族的衰败, 被濒临破产的家主当作古董卖给了郁金香国的一位收藏家。

如今, 这块青铜片静静地躺在郁金香国国家博物馆某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落里, 介绍它的只有一块更加不起眼的说明文字标牌, 上面只有可怜的短短几个文字:六世纪、青铜、华国或中亚。

经过了系统调研,西蒙终于知道博物馆里的这件藏品,原本是属于自己的家族的传家宝,寄托了祖先对故土的思念。

当然,西蒙并不希求能从博物馆处拿回传家宝。毕竟,传家宝被合法地卖给了收藏家,经过了妥善保管,又被博物馆工作人员用碳同位素鉴定,这才让客户有机会了解到这件不起眼的展品和自己家族的奇妙联系。

再说了,自己家族后人远不止他一个人,就算博物馆愿意物归原主,这个主人又凭什么是他西蒙呢?

他只想了解更多,关于青铜展品的历史,关于自己家族的历史。

当他想从博物馆处得到更多关于自己家庭历史的信息时,却被告知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们,包括原先收藏这青铜薄片的收藏家后人也对这件物品一无所知。于是,西蒙在博物馆中从各个角度将将青铜薄片拍照,试图把照片带到华国和中亚国家,找可能了解其历史的专家修复、辨认。

可惜西蒙就是个板鸭国普通的治安部队员,除了前几年学华文时特意结识的华国留学生,西蒙在华国没有任何人际关系,更不可能认识什么文物鉴定专家。

他只好从加入一些大城市的古玩兴趣小组开始,而一个意外的机会,让他知道了东川市有个神奇的“天下一人”小店:店里的几位艺术家行事或有古人之风,且擅长书法、绘画、刻章、做木雕等传统手艺。

给客户推荐了天下一人小店的古玩爱好者原本只是随口这么一说,但听者有意,西蒙便找上了门。他想,或许给店里的艺术家提供青铜薄片上的模糊的字样,他们能按照出自己在博物馆展品柜子里拍下的照片,临摹仿制。

这样,以后若是认识了古玩鉴定的行家,就可以不用拿这几张照片啊,而是一件3D的、立体的仿制品了。

刘备和孙权原本是准备拒绝这位要求很奇怪的外国客户的,毕竟,天下一人小店的木雕和小型石刻技术都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但无论是朱由校还是弘历,都从未尝试过在金属上雕刻。就连用金属建造升降机的妥懽帖木儿,也不是自己熔炼钢筋,而是指望把从仙宫买来的建材直接无缝衔接安装进电梯井里的。

在金属材料上刻花纹,可不是雕刻技巧高超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高温熔炼。

元宏看到西蒙发来的几张照片,陷入了沉思。他认出了青铜薄片上依稀可见的文字,确切地说,是他认出了上面的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