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认命山
时隔多年,懿泽终于又一次来到了命神的道场——那个被路人浑称为竹山,被命神耄屾取名为“认命山”的地方。
这认命山,和从前一样,远看被夹在群山之间,近看被密林环绕。
走在山中,她隐隐觉得,满山的竹子似乎都比那时更高、也更多了,她一边走着,一边看着这些竹子:
有的竹子,是一大堆挤挤攘攘的长在一起,争抢养分和空间,每一根都比较瘦小,枝叶大多都相互抵住,挤得乱七八糟,甚是难看;
有的竹子,却是只一根高耸着,四面受光,长得极好,从每一面看去样貌各不同,但每一处都枝干粗壮,好看是好看,就是显得有点孤立;
还有的竹子,是两根并肩,长势也还不错,枝叶半面相交、半面各自延伸,虽有相抵不好动弹的枝丫,却更多的是正常的,且彼此对称着共同生长,倒显得十分相得益彰。
上次经过此处时,懿泽情绪低落,只是晃眼般的穿过,并不曾留意,今日才发现,原来,这些竹子如此有趣。
望着竹子,她好像更明白了自己在向往着什么。
于是,懿泽走向竹林深处,一直穿出竹林。
在半山腰处,她看到了几处房屋,房屋外有大片的空地,那里有一大群道士,有的正在埋锅造饭,有的劈柴,有的刚挑了水回来,有的清闲自在的看着书,大家都相互说笑着,津津乐道。
懿泽走了过去,笑问:“请问,师父他老人家在吗?”
因为懿泽曾在这里呆过十年,这里有不少道士还是认得她的,都说师父出门去了,又都喊着:“云师弟,带这位上神去草堂等师父。”
陈崇云正在切菜,忙擦了擦手,走出来到懿泽身边,笑问:“上神又回来找师父了?”
懿泽笑着点点头,道:“多年不见,云道长看起来比当年更容光焕发,想必是要修成正果了。”
陈崇云也礼貌的笑着,道:“我可比不得上神,是天生的神仙,容颜不衰。在这里,不过是给师父跑腿、给师兄们端茶递水,哪里就白日飞升了?”
说着话,陈崇云便相请着,引懿泽往草堂的方向去。
走出那片空地,只有二人时,懿泽又关心道:“你在这里,难道就真的只是端茶递水、劈柴挑水不成?”
陈崇云笑道:“上神可别小看了这些体力活,最是能修身养性了。
想当年,我八岁便拜在我第一位师父门下,勤学苦练多年,虽也学了不少武艺,懂得些许法术,却终究不能得道。
那时,师父对我说,是因为我尘缘未了。我还十分不解,我是童子身出家的,从不染指红尘是非,何来尘缘未了之说?
苦思冥想多日,只想到凡间有一件牵挂,便是我义父的养育之恩,尚未还报。我就辞别师父,下山报恩去了,这一去可好,直接被逐出师门了。
想来人生也十分有趣,我跑了那么些凡间山门,到处都不肯收我,竟有一位神仙要主动收我为徒!
我拜师于此,师父交待我做的第一件事,居然还是回去报恩。
我在义父床前侍奉汤药,待义父去世后,我得师父指点,才开悟,原来‘尘缘未了’指的并不是我大恩未报,而是我心里一直惦记着报恩。
因为我把报恩看的太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视别的,有所偏颇,一叶障目,甚至于不能明辨是非,或者心里明白、行为上却背道而驰,执念深重,终究会一败涂地。
后来,我慢慢才参悟,得道之人,并非要割断爱恨情仇,而是身处红尘是非时,依然心如止水,对恩怨爱恨都可随手拿起、随时放下,否则就算法力再高,也是不能修成正果的。”
懿泽听得十分认真,心中对陈崇云这番话也着实赞成,想当初,她就是太惦念胡云川的恩情,才无法明辨是非,误入歧途,以至于葬送了自己的婚姻。
她感叹连连,又问:“舅舅什么时候去世的?瑛麟知道吗?”
陈崇云道:“早不在了,就在你们夫君死后没多久。我去给瑛麟带了口信,她当时刚送葬了夫君,正在伤心之时,听说了这件事,更加痛不欲生。
她之前一直以为我说义父重病是骗她的,不肯相认,后来想认也没机会了,在义父坟前哭的死去活来,悔不当初。
办完义父的后事,我就回师门了,后来一次下山办事时,遇到一个天下会旧友,说瑛麟一连经历了失去丈夫和父亲的打击,原本有些毛病的身体更差了,成了个药罐子,一天天病恹恹的,心如死灰。
天下会的弟兄都劝她离开荣王府,说无夫无子的,一个人守什么?她就是不肯,说必须要找一个老巫婆寻仇,我猜,她后来应该是大仇得报了,不然就算是皇帝赐死,以她的个性,也不肯轻易就死的。”
“她这一生,只惦记着报仇,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可见任何一种执念,都一样毁灭人生。”懿泽心中惋惜,又长叹一声,她料想瑛麟口中所说的老巫婆,必然就是太后了。
她也一直都知道,瑛麟从小被祖母抚养,祖母因腿摔死后,便恨太后极深,且天下会上万义士,也都因太后的算计烧死,以瑛麟的为人,是绝不会甘心的。
陈崇云也摇头叹气。
谈话之间,他们已经来到草堂。
日将晌午,陈崇云要回去继续做饭,就叫懿泽一人在草堂等候。
懿泽在草堂徘徊,审视着围绕草堂的十几棵千年古树,繁茂的枝叶依旧如当年一般,遮天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