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夏县的徐晃军余部四千人去攻罗氏镇了。”
什么!?
杨彦听到这消息,顿时长身而起。
卫觊见此,本想开口劝阻,但终究忍住了。
而杨彦在最初的激动之后,也迅速冷静下来。
尤其是看到卫觊一脸淡定时,他意识到自己冲动了。
为将者,需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基本素养。
杨彦慢慢坐下,开始在心里分析:
“贼军现在最缺的是粮草,而我罗氏镇并没有多少存粮。”
“所以,贼兵的目标应该不是罗氏镇。”
“此去罗氏镇可能只是声东击西。”
想到这里,杨彦问斥候:
“夏县守军有动作吗?”
斥候看了看卫觊,见杨彦点头后,才道:
“尚无动作,不过卞喜传信说,他一定说服县令出兵。”
杨彦忙道:
“快去传信,贼兵可能会声东击西,一旦夏县出兵,他们可能回击。”
“另外周边还有几支贼寇,也会趁机攻夏县。”
“所以,让夏县不要支援,务必严守城池。”
因为夏县有不少存粮。
等斥候得令下去后,卫觊起身道谢:
“将军睿智,一眼识破贼军计划。”
“多谢将军提醒夏县。”
杨彦知道卫觊刚听到这消息就推算出有诈了,但他一直没有开口,可见其定力。
而且,杨彦感觉卫觊似在考验自己。
只是,当下顾不上攀谈了,他道:
“卫将军见谅,我要带兵回援。”
卫觊点头:
“自是如此,将军尽管回去,你那十五艘船,我会命人给你送到罗氏镇外的水域。”
杨彦急忙道谢,辞别卫觊后,他便带着两百骑兵和李榷送的两百大马走了。
李榷看着大马被带走,唏嘘咂舌:
“既然是回援,带着马就不怕被抢么?”
不如留在我这,说不定我能赖掉。
卫觊悠悠开口:
“李将军跟杨将军多次合作,何不出兵帮他一下。”
李榷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他哼了一声,一脚踹在身边一个世族兵身上。
这是他在左邑城刚收下的世族弟子,可惜太拉胯,回程时一直掉队。
因此李榷十分嫌弃。
踹了一脚还不算,李榷还骂道:
“蠢笨东西。”
旁边的卫觊面色淡定如初。
他自然听出李榷是在指桑骂槐,
但他活了三十多年,早就练出了定力。
而且,卫觊见被踹的人似乎有些面熟,便问:
“你是弘农杨家弟子?”
李榷心里就咯噔一下,四世太尉的杨家族人?
坏了!
结果,那弟子慌忙摇头:
“在下虽姓杨,但是杨县人。”
杨县在河东郡东北位置,早已沦陷,跟弘农杨氏根本不沾边。
李榷松了口气,卫觊却道; “杨氏起源就在杨县,周朝时受封杨国的杨侯便是先祖,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族人逃至华山,后裔繁衍,便是如今的弘农杨氏。”
李榷惊悚了,而且他觉得卫觊所说并非虚假。
因为李榷也知道弘农杨氏的老家就是华山脚下的华阴。
“所以,这河东杨氏跟弘农杨氏还是一脉?!”
李榷不由的想到了杨彦。
卫觊很肯定的点头:
“没错,杨家源远流长,且源于周时姬姓,其中有周武王孙、周宣王子长父、晋武公子伯侨等不同分支。”